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融媒江大> 正文

陈乐利:追光的寻梦者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量:

“初心不忘,脚踏实地,让梦想落地生根。”是陈乐利的信念,作为我校2021级材料学院博士生,他刻苦钻研学业,潜心研究科研。在寻梦的道路上,他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立志做新时代的开拓者。

静心求学,积累科研经验

陈乐利在步入大学后时刻牢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在大一、大二他刻苦努力学习,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不断提升自我。优秀的成绩让他在大三寒假提前加入程晓农教授课题组,开始步入关于“微观点阵模型的演变规律”的科研之路。

搞科研陈乐利是新手,但他注重每一个问题的处理与解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厌其烦地向老师虚心求教。他知道自己的困难在于实验思路的设计与实施,以及相关实验结果的分析。其中,揭示高温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机制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亦是难点中的难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陈乐利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他认为,“动态再结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高材料使用寿命。于是,他便进行了数万次的磨样、抛光、电解、扫描、晶体学分析等工作,终于揭示了动态再结晶的形核及长大规律,从而合理地控制显微组织。

“迎难而上、勤学善思的陈乐利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这是他最大的优点。”程晓农如是评价。

严谨态度,成就高品质论文

严谨的科研态度是陈乐利成功的秘诀。六年科研工作中,陈乐利累计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6篇,以第一作者发表6篇,其中5篇发表在材料领域重要期刊。

“师兄对于科研的严谨态度,可以用‘恐怖’来形容,我非常佩服他。”材料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于森夸赞道。陈乐利曾在国际材料加工领域顶级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温合金的剪切压缩流动行动和热成形性能》一文,阐明了核用高温合金的热剪切、压缩流变行为与成型性能及加工窗口,为第四代核用螺旋换热管的生产制备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与依据。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他要求同样的实验参数条件至少重复四次。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点细微的差别在他眼中都是零容忍。

论文中的关键措辞,陈乐利往往会反复推敲。夜晚教室的灯光下,总有他的身影。他经常会因为一个专业术语,跑去图书馆翻阅各类字典,一待就是一天。他从不觉得疲惫:“我只是单纯地希望数据与用词准确再准确些,希望自己创作的是更精准的作品。”

竞赛实践,提升科研能力

在读期间,陈乐利获“互联网+”国赛金奖、 “挑战杯”国赛银奖、 全国热处理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7项。他一次次带领团队走上国际舞台,开辟科研新赛道。

2019年4月至2022年1月,陈乐利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带领希目莱斯团队,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平台,借助江苏省高端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首创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C07螺旋换热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在实验前他总能清晰明了地安排好每个成员的工作;在遇到卡脖困难时,他的沉着冷静永远是团队的镇静剂,他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同一个奋斗目标。最终,陈乐利凭借高超的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强大的凝聚力,经历过无数次实验后,实现超长直管一次60m冷拔成型、9头管三维同步螺旋弯管成型以及核心质表热处理三大技术突破,并凭借全球首创的第四代核用螺旋换热管产品突破中国核工业换热管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晋级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强。

2022年7月,陈乐利以法人身份注册镇江希目莱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700万元,拥有全球首条螺旋换热管生产线,与江苏银环精密钢管有限公司及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商业合作,为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石岛湾核电站机组提供螺旋换热管产品,产品得到核材料领域专家刘正东院士、李德群院士以及庄建新董事长的高度认可。

“第四代核电技术,是全球能源升级与变革的重点方向。中国的第四代核电技术理念领先全球,只有将其实现落地,才是真正的领先。”陈乐利说。因此,他研发的换热管,作为第四代机组的主动脉,成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将第四代核电技术在山东实现落地。

搞科研无疑是一项艰苦又枯燥的工作,唯有坚毅的信念,方能在科研道路上开拓创新。陈乐利秉持笃实的精神,在学海中乘风破浪,在创新的浪潮中披荆斩棘,在狂风险阻中砥砺前行。

(来源:澳洲10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