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正文

人民日报客户端:杨凌这场油菜“科技大集”很吸睛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

4月25日,第五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在陕西杨凌召开。会期,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澳洲10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生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上海交通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等5家科研院所进行了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路演推介,与油菜科技工作者、企业代表现场交流洽谈。

才下“书架”,又上“货架”,此次路演推介活动呈现出的油菜高新技术与成果,彰显着油菜科技创新“能见度”,而这些新品种、新技术也通过此次大会被更多人熟知,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究员胡赞民

“自杂交油菜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油菜产量虽有提升,但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呼唤理想株型育种。油菜将来的株型要半矮化、分枝紧凑、耐密植、便于机械化收割。”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究员胡赞民在作《甘蓝型油菜理想株型新品种培育》推介报告中说道。

甘蓝型油菜理想株型新种质具有遗传稳定,植株矮化,分枝紧凑等特点,可以做成配套的杂种。杂种是半矮化,可以高度密植,在高密度的情况下可增产20%左右,部分组合含油量可达54%。

以“中科油1号”为例,该品种已在陕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地试种。在陕西杨凌试种后,比对照“陕油1203”,增产11.6%,含油量可达54.32%(干基),品质达标,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改良。

“下一步我们打算扩大试验区域,在长江流域、黄淮海、北方春油菜区等不同地区多点试验。也希望感兴趣的企业与我们进行洽谈,让优质油菜品种遍地开花,为提升油菜产量贡献力量。”胡赞民说。

澳洲10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生命科学院谭小力教授

来自澳洲10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生命科学院的谭小力教授带来了《甘蓝型油菜花瓣不脱落新种质的创新及应用》。谭小力介绍,新种质有三个重要特性,避菌核病、延长观赏花期和适宜机械收割,这对提高油菜产量及发展油菜观赏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节粮减损是提高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要持续抓好机收减损。在对新种质进行试验时,谭小力团队发现,新种质的角果不易开裂,降低了机械化收割带来的损失。同时,把菌核病接种到新种质的花瓣上,其避开了菌核病。

目前,该新种质已表现出多种优良性状。“未来我们将跟更多的企业合作,把我们的新种质转入到新品种中去,培育出更多的优质油菜新品种,助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谭小力说。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程晓晖

来自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程晓晖就“油菜病虫草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与与会嘉宾做了分享。该技术以精准测报为指导,抗性品种为基础,种子包衣、药剂喷施为加强措施,辅以农业和生物措施,全方位做好油菜病虫草害防治,推动油菜提质增效。

“我们已研发出油菜品种抗病性精准鉴定与评价技术,油菜菌核病精准测报技术,油菜种子包衣技术,芽前封闭除草技术,油菜苗期一调三抗技术,油菜花期一促四防技术,油菜收获期秸秆、菌核腐解技术等多项油菜病虫草害防治策略。”程晓晖介绍,这些技术为油菜稳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余祥副教授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余祥副教授就《减少油菜种子自然脱粒的育种策略》做成果推介。油菜TCP3能够影响果荚的发育,从而抵抗机械以及自然的果荚脱落。同时并不影响果荚的大小。

余祥表示,未来在油菜自然群体中挖掘TCP3高表达的品系用于杂交育种,培育适用于机械收获的新品种。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黄淑华副研究员

来自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黄淑华副研究员带来了《生物技术助力油菜新品种培育》成果推介。黄淑华从利用加速育种技术实现油菜材料的快速加代、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规模化创制油菜新种质、利用分子标记高通量筛选油菜优异新种质、利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加速创制油菜新种质、生物科技助力油菜新品种培育等五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油菜中心近年来在油菜育种方面做出的贡献。

“生物技术不仅加快了新品种培育速度,同时为油菜新品种注入了‘硬实力’。”黄淑华介绍,随着杨凌农作物生物育种共享平台的揭牌成立,生物育种迎来了新发展机遇,该平台通过精心筑巢、汇聚人才,开展生物育种“卡脖子”技术攻关,加速推进我国育种技术革新,形成巨大合力培育重大油菜品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年4月26日

文章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5313577/rmh35313577